如何通过评比形状来判定茶叶的好坏(如何分辨茶的优劣)

一、茶叶的各种形状是如何揉出来的

1、我们平时见到的茶,有条索形的、半球形的、球形的,制成这些造型最重要的工艺,便是揉捻了。

2、一、揉捻成形,为茶叶外形打基础

3、揉捻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就是给茶叶“做造型”。本来松散自然的形态,经过特殊的手法揉搓,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态。

4、最常见的条索形茶比如:滇红,球形茶比如:铁观音等,这些形状都得益于揉捻这个工艺。当然,有的茶也运用了其他方法辅助造型。

5、经过揉捻,茶叶的细胞适度破损,细胞中的汁液会溢出茶叶表面。只有这样,在泡茶的时候茶叶中的物质才能浸出,简单说就是能泡出味。

6、这个作用主要是制作红茶的时候体现的。

7、经过揉捻之后的茶叶,细胞破损,茶汁溢出,于是茶中的有效物质和参与发酵的酶充分接触,为接下去的发酵工序做好了准备。

8、那么,揉捻茶叶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?

9、传统方法当然是手工揉捻了。最常用的方法是茶叶放到竹筛上揉搓,手法就像打太极。

10、现代茶叶的制作,主要使用机械揉捻,揉捻机的种类也有不少,原理大同小异。

11、茶叶揉捻这个工序,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。

12、揉捻时候的温度、压力、时间等,都需要有经验的制茶人精准把握。

13、揉得不足的茶,条索松散,茶叶细胞破损不够,比较难泡出味;揉得过度的茶,茶条过紧很难泡开,而且往往茶叶碎末多,容易出现苦涩的现象。

二、如何根据茶树形状判断茶叶的适制性

这个问题我感觉有点不大好理解的是茶树形状包括些什么?比如说树的大小,或者说叶片的大小,一般来说,好认一点的如云南的大叶种茶树,这茶树开关就比较好理解,老树都几米十来米高。而到江南茶区这种小叶种的树,野生的也只有几米,栽培的就更矮了。

但我感觉这个问题可能并不是指野生的,我理解是对于栽培上的茶树形状,比如丛状,平蓬茶园和立体采摘的这类。这种茶树形状因为种植修剪而变得相对固定,并不能说平茶园一定适合制作某种茶。我认为对于茶叶的适制性来说,关键还是要看叶片的大小。

基于上面这些,我来谈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。

1、对于如云南这类老茶树,那么因为叶片很大,原则上只能适合制作红茶和黑茶。而绿茶会太过粗制。

2、对于平蓬茶,如果叶片较大的大叶种,原则上其嫩芽期最适制红茶,但也可以制绿茶,只不过品质差一些,苦味重,而且如果只是用滚筒杀青的话往往容易出现杀青不足,青味重的毛病,比如四川的竹叶青往往就有这个味道,相对来说,与浙江的针形茶如开化龙顶、绿剑等比,它的芽大的多。稍大一些叶片则适合做红碎芽,和黑茶(普洱)

3、叶片较小茶树,无论是丛、蓬还是株的,芽嫩叶期都可以制绿茶和红茶。稍老后可以适制乌龙茶和黑茶。黑茶的品质不如大叶种。

当然这从直观的茶树生长情况和叶片大小看。如果知道品种,地理位置那么其适制性就能更为明确,做出的茶也会更好。

三、大红袍泡完茶叶形状 大红袍泡完的茶叶形状是怎样的

1、大红袍泡完茶叶形状条索紧结,色泽绿褐鲜润。大红袍的茶叶“三红七绿,绿叶红镶边”为特征。

2、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,属于武夷岩茶的一种,为乌龙茶类。其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,具有绿茶的清香,红茶的甘醇。大红袍具有保护牙齿、提神益思、生津利尿、解暑杀菌、减肥美容、预防癌症、降脂降压、抵抗衰老等功效。

3、大红袍茶叶外形条索紧结,色泽绿褐鲜润,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,叶片红绿相间,同时大红袍色调丰富,有三节色、蛤蟆背和三红七青等色。大红袍滋味甘爽,香气清爽,其中由于大红袍在焙火程度的不同,其香味也存在一定的差别,足焙火熟香型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品。轻焙火清香型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品。